广东砖雕的意义和用途

更新时间: 2023-03-16

广东砖雕是在特制的质地细密的土砖上雕刻物象或花纹的工艺。主要用于寺塔、墓室、房屋等建筑物的壁面装饰。战国时已有花砖,汉代画像砖更是闻名遐迩。但多为模印砖雕。唐代花砖在经模印后还加雕刻。宋时墓室砖雕盛行。雕法从减地平(金及)法逐渐转为多层浮雕法。明清砖雕表现内容丰富,技法更精湛,除单层浮雕外,还有多层浮雕、堆砖等技法。民间砖雕的一般制作程序是修砖(以砖蘸水磨平)、上样(在砖面上贴上图样)、刻样(用小凿描刻出花纹轮廓)、打坯(先凿出四周线脚,再凿主纹、次凿底纹)、出细(进一步细雕)、磨光(用糙石细细磨光)。如砖质有砂眼,还用猪血调砖灰修补**完成。在民间工艺美术品种中,砖雕是一种历史久远的建筑装饰艺术。有关记载先见于《左传》“晋灵公不君,厚敛以雕墙。”实物自汉至清屡有发现,近代发展为一种民间工艺,南方当推苏州与嘉兴。江南砖雕,由于苏州园林的兴起,促进了砖雕工艺水平的提高,苏州砖雕也因园林所具有的雅趣,而形成自己的特点,即常在作品中点缀书法、印章等与砖雕花卉构成诗、书、画一体,与苏州这一文化名城的气氛十分协调。